如何改掉「晚睡」?答案恐怕會讓你很意外系列之三
讓睡眠,回歸睡眠本身。
比起在「熬夜—懊悔—繼續(xù)熬夜」的心理怪圈中不斷自我責備,更好的方法或許是先和解:「我就是想選擇熬夜,并可以清醒地接受代價」。想睡就睡,不想睡就不睡,一時半會兒睡不著也死不了人。這并非“擺爛”,接受事實是改變的第一步。當你開始與自己的心理需求對話,改變可能就自然而然地發(fā)生了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讓睡眠這件事背負太多「意義」和「價值」。讓睡眠成為睡眠本身——一個原始的生物學行為,一個從嚴絲合縫的社會秩序中、從雞零狗碎的生活中抽離的時空間隙。
睡前不玩手機?太激進了。你只要嘗試做一點點微小的調整就好。比如,建立一個睡前儀式,上床就關掉燈,躺在床上,留出一分鐘的時間,關掉手機屏幕,閉上眼睛什么也不做,一分鐘就夠。這樣做的好處,一是能讓人更快地「被動入睡」,二是——也是更關鍵的——即使短期內不會改變結果,這種「微小的自律」也能一點一點地讓人心態(tài)發(fā)生轉變,獲得一些掌控感。
如果通過各種方式都沒法做到不熬夜,也沒有關系。
一個睡眠好的人,生活總不會差到哪里去。
一個睡眠不好的人,生活也完全可以很不錯。
對于睡眠,不焦慮就是勝利。
信息來源:區(qū)衛(wèi)健局